Saturday, October 28, 2006

自由的空間- An inspiring article regarding design education


花旗集團香港區行長兼財經界人力資源諮詢委員會主席陳子政前天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學生普遍欠缺溝通能力、國際視野及創意,因此發展遜於外國大學生,「不少投資銀行都曾嘗試在本港大學招聘人才,但往往成功率不高,最後仍傾向聘請外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另外,一些英國劍橋牛津大學的教授亦認為中國和香港的學生在數學和科學方面的表現較同級英國學生為佳,但只懂背書,沒有自己的意見,以他們的標準來看,屬不及格。

今天報章報導香港理工大學曾嘉琪的產品設計獲得「紅點設計獎」二零零六年概念設計獎。她憑著畢業作品 Plate Tectonics(地表板塊構造論),贏得國際性「紅點設計獎」,並成為理大首位得獎學生。她表示自己很喜歡飲食,因此非常留意與食物有關的物件,靈感由此而來,將藝術意念融合於中西餐具中,令食物可以從美術中表現出來,其作品運用2D、3D及4D的效果設計出六件不同的餐具瓷器組合,其中有梯級型的餐具用以放置甜品,可說是一種食物的演出。「紅點設計獎」是源於德國,全球產品設計比賽之一,曾嘉琪說有來自近五十個國家的五千多份參賽作品角逐獎項,不少參賽者更是專業設計師。早前獲紐約ID雜誌選為全世界最優秀四十位設計師之一的理大設計學院院長 Lorraine Justice 認為亞洲的設計有本身的力量和美感,理大設計學院透過亞洲設計特質來優化人類生活。

國際商業集團認為香港學生缺乏創意,而另一邊廂香港學生則屢獲國際設計獎項殊榮,受國際設計專家高度讚賞,這到底反映了一個什麼的現象呢?

香港中小學教育偏重語文和數學的學習,加上學校老師為提升學生考試成績,頻密操練課業,因此孩子們那個司職邏輯、數學、數據及語言等功能的左腦會較為發達;相反,那些對右腦發展有幫助的科目,如美術、音樂與體育等都受到嚴重忽略,孩子們的右腦發展自然受到限制。我們的右腦側重形象思維(包括韻律、圖像、想像、節奏、音樂、空間立體感等),也就是感性的、直觀的思維,這種思維不需要語言的參與,通過右腦學習,能更好的發揮觀察力、綜合力和創造力。若我們不多運用右腦,久而欠之,右腦的神經細胞將會變得遲鈍,甚至退化。由此可見,在這個有利左腦發展的教育制度及高度篩選性質的考試制度下,那些左腦發達,語文、數理成績優秀的學生在升學進修方面較佔優;而左腦那群不精於語文、數理的學生自然受到淘汰。可是今天全球先進國家已步入知識經濟,誇國企業不再單看員工的學術成績表現,他們返而更要求員工具備創意。習慣使用左腦的學生,一時間無法轉用荒廢已久的右腦思考,求職面試自然缺乏創意表現,因此難與外國學生競爭。幸好香港尚有一些藝術和設計出路給喜歡運用右腦思維的學生選擇,這些學生有創意潛質,獨立自主,愛好藝術、文化、戲劇與音樂,多才多藝,在社會和教育制度壓力下仍奮力闖出一條光明路。今天香港不單需要創意產業的創意人才,就是傳統的工商、金融業也需要創意人才,才能幫助香港在國際巿場上取得穩固的領先地位。

Google的全球副總裁李開復曾在香港及美國大學讀書,他覺得創新精神在華人社會較少見到,區內的氣候和文化不鼓勵創新,他說:「到美國之前,我仍覺得自己是對電腦科學很有熱誠的人,但有熱誠之餘,我亦很看重成績的。我在史丹福大學的同學,往往用9成時間做佔總分3成的Project,但用極少時間準備佔總分7成的期考,不顧成績。然而就像創新的軟件《BitTorrent》,正是來自這些Project。」

香港社會需要重視創意,我們的教育制度更需要重視培育創意。沒有創意的社會,百業萎縮,毫無活力,香港難成活力之都,更難成創意之都。我們要改革教育,大力推動創意教育,香港才有希望,教育改革要從課程著手,視覺藝術、音樂及體育等科目亦應得到平等對待,更多的重視。而其他學術科目亦應注入更多的創意元素在課程內,才能譜出有效的創意教育。今天我們中小學生的課程仍是太沉重了,勤奮的學生每天起碼要花12小時學習,跟不上進度的學生就索性放棄學業,形成兩大極端。

我們若要培育學生發揮創意,就必須給他們「自由的空間」。
posted by Simon Lo @ 10/25/2006 04:26:00 下午

Just find a very interesting article regarding Hong Kong Design Education. It is quite true. Enjoys!

No comments: